![]() 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涉及人防应急躲避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整体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内部套设有与外框架内壁之间间距大于三十公分的内框架,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灌注有混凝土层,所述内框架的两侧均铰接设置有用于封闭内框架内部空间的封门,两个所述封门的内外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圆钢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整体结构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和设置在外框架内部的内框架为设备提供容储空间,通过在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浇筑混凝土层提升设备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保护性能,当意外灾害发生时,受难群众可直接躲进设备之中,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受难人的保护工作,有利于设备在灾害频发地区的推广与使用。 公开号:CN214330138U 申请号:CN202120118177.7U 申请日:2021-01-1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白雪鹏 申请人:白雪鹏; IPC主号:E04H9-1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应急躲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 [n0002] 地震是最大的自然界灾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属于多发阶段,地震中造成的人员伤亡绝大部分都是建筑物的倒塌而造成了人员的伤亡。除地震以外如空袭引起的诸如火灾、建筑倒塌、山体滑坡、毒气外泄、煤气爆炸等间接灾害,就是空袭的次生灾害。特别对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对建筑物的的摧毁,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会增大平民的伤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城市居民直接死于空袭的很少,而间接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军人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平民死亡10万余人,而军人死亡为3000人,而平民死亡大部分都是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在战争或地震等意外事故发生时,人们难以寻找一处可庇护之处,在灾害发生时通常通过集中人群并向指定地点疏散的方式实现对人身的保护效果,而这种方式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疏导,人员转移较慢,不利于在灾害突然发生时及时对个人的人身安全进行保障。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 [n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n0005] 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包括整体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内部套设有与外框架内壁之间间距大于三十公分的内框架,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灌注有混凝土层,所述内框架的两侧均铰接设置有用于封闭内框架内部空间的封门,两个所述封门的内外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圆钢把手,两个所述封门靠近内框架一侧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锁紧其自身相对位置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封门的上方均开设有出气口。 [n0006]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封门的出气口上均固定安装有连通管,两个所述连通管内部远离内框架内腔的一侧均填设有活性炭层,两个所述连通管上还塞设有用于封闭对应连通管透气口的气塞。 [n0007]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的外表面、内框架的内表面和所述封门的外壁均固定贴设有一层镀锌板。 [n0008]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两侧的周侧均垫设有用于与对应封门紧密配合接触的橡胶板。 [n0009]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内框架相对应两侧的端部形成密封的密封板,其中一侧所述密封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内腔相连通的浇注口,所述浇注口外侧开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密封内腔的密封盖。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两侧的顶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多个取用口。 [n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整体结构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和设置在外框架内部的内框架为设备提供容储空间,通过在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浇筑混凝土层提升设备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保护性能,当意外灾害发生时,受难群众可直接躲进设备之中,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受难人的保护工作,有利于设备在灾害频发地区的推广与使用。 [n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n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n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n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n0016] 附图标记:1、外框架;2、内框架;3、混凝土层;4、封门;5、圆钢把手;6、固定板;7、连通管;8、活性炭层;9、气塞;10、镀锌板;11、橡胶板;12、密封板;13、浇注口;14、密封盖;15、放置板。 [n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n0018]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19]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通过设置整体结构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1和设置在外框架1内部的内框架2为设备提供容储空间,通过在外框架1和内框架2之间浇筑混凝土层3提升设备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保护性能,当意外灾害发生时,受难群众可直接躲进设备之中,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受难人的保护工作,有利于设备在灾害频发地区的推广与使用,为实现设备的结构功能,这里设置设备包括整体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1,设置设备外侧两壁为斜面更有利于保证设备良好的结构强度以及一定的稳定性(矩形可能导致设备结构过大,且容易在建筑物倒塌时发生倾翻),具体的,这里在外框架1的内部套设有与外框架1内壁之间间距大于三十公分的内框架2,并在外框架1与内框架2之间灌注有混凝土层3,自然界中存在α、β和γ射线,浇筑三十公分厚的混凝土层3可有效减少β和γ射线对人体的侵害,此时若选择混凝土以后浇筑的方式对设备进行加固,可在保证设备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设备在运输时的重量,为完善设备的结构功能,这里在内框架2的两侧均铰接设置有用于封闭内框架2内部空间的封门4(封门4的开闭方向可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具体设置方式这里不做限定),为便于拉动封门4将内部的容储空间暴露出来,这里在两个封门4的内外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圆钢把手5(如图1所示),为保证封门4的良好作用,避免受意外撞击或施力打开,这里在两个封门4靠近内框架2一侧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锁紧其自身相对位置的固定板6(可通过在固定板6上插设旋接在内框架2上的螺栓进行锁紧,具体锁紧结构这里不做限定),为保证设备的正常透气性能,这里在两个封门4的上方均开设有出气口。 [n0022] 如图1和图3所示,考虑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有害气体产出影响设备内人员的正常呼吸,这里在两个封门4的出气口上均固定安装有连通管7,并在两个连通管7内部远离内框架2内腔的一侧均填设有用于过滤外界有害气体的活性炭层8,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连通管7的出气作用,这里在两个连通管7上还塞设有用于封闭对应连通管7透气口的气塞9,在外部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时可通过封闭气塞9来实现对人自身的保护。 [n0023] 如图1所示,为防止设备在长时间没有使用护理下的锈蚀,这里在外框架1的外表面、内框架2的内表面和封门4的外壁均固定贴设有一层用于防止设备氧化的镀锌板10。 [n0024] 如图1所示,为保证封门4良好的密闭作用,这里在内框架2两侧的周侧均垫设有用于与对应封门4紧密配合接触的橡胶板11。 [n0025] 如图1所示,为保证混凝土层3在浇筑时良好的结构排布准确性,这里在外框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内框架2相对应两侧的端部形成密封的密封板12,通过密封板12的固定作用限制内腔的形成大小,此时在浇筑时即可保证设备内部结构较高的合理性,为便于实现后期的浇筑工作,这里在其中一侧密封板1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外框架1和内框架2之间内腔相连通的浇注口13,在浇注口13外侧开设有外螺纹并在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密封内腔的密封盖14(如图1和图3所示)。 [n0026] 如图2所示,为保证人员在防护设施内部的基本生活,这里可在内框架2两侧的顶部连接有用于放置应急生活物品的放置板15(如应急食品,水源等等),为便于对上方的应急物品进行取用存放,这里应在放置板15上开设有多个取用口。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外框架(1),所述外框架(1)的内部套设有与外框架(1)内壁之间间距大于三十公分的内框架(2),所述外框架(1)与内框架(2)之间灌注有混凝土层(3),所述内框架(2)的两侧均铰接设置有用于封闭内框架(2)内部空间的封门(4),两个所述封门(4)的内外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圆钢把手(5),两个所述封门(4)靠近内框架(2)一侧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锁紧其自身相对位置的固定板(6),两个所述封门(4)的上方均开设有出气口。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封门(4)的出气口上均固定安装有连通管(7),两个所述连通管(7)内部远离内框架(2)内腔的一侧均填设有活性炭层(8),两个所述连通管(7)上还塞设有用于封闭对应连通管(7)透气口的气塞(9)。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外表面、内框架(2)的内表面和所述封门(4)的外壁均固定贴设有一层镀锌板(10)。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2)两侧的周侧均垫设有用于与对应封门(4)紧密配合接触的橡胶板(11)。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内框架(2)相对应两侧的端部形成密封的密封板(12),其中一侧所述密封板(1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外框架(1)和内框架(2)之间内腔相连通的浇注口(13),所述浇注口(13)外侧开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密封内腔的密封盖(14)。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2)两侧的顶部连接有放置板(15),所述放置板(15)上开设有多个取用口。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3021056U|1996-02-16|地震耐久ベッド CN106761287B|2018-08-10|一种对开安全通道防火门 CN214330138U|2021-10-01|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 CN203748928U|2014-08-06|避震防火自救衣柜 US20030172596A1|2003-09-18|Storm shelter door CN212314486U|2021-01-08|运输集装箱 CN209033596U|2019-06-28|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消防柜 CN205617873U|2016-10-05|一种防地震保险柜 CN110685559A|2020-01-14|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防盗门 CN210738395U|2020-06-12|一种地铁车站防爆门装置 CN210508512U|2020-05-12|一种防火救生使用的舱体 CN213039158U|2021-04-23|一种可抗负压冲击的防爆波活门 CN210101447U|2020-02-21|一种防撞击伤害的囚车囚笼 CN213510339U|2021-06-22|一种人防门的密闭装置 CN201738950U|2011-02-09|一种救生舱内的隔离舱 CN213063021U|2021-04-27|一种用于人工挖孔作业的安全防护罩 CN211313926U|2020-08-21|助力上翻式人防防护密闭门 CN214029975U|2021-08-24|一种破损电池存放装置 CN212710750U|2021-03-16|一种带有透气防漏装置的乘料桶 CN210659808U|2020-06-02|一种具有紧急闭锁功能的不锈钢防爆门 CN213549834U|2021-06-29|一种口罩用正反双向排气阀 CN209779698U|2019-12-13|一种适用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新型人孔盖 CN214744908U|2021-11-16|一种用于气体灭火设备试验的便携式防护罩 CN211201329U|2020-08-07|人防储水墙 CN111358205A|2020-07-03|一种避震安全仓用储藏柜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18177.7U|CN214330138U|2021-01-15|2021-01-15|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CN202120118177.7U| CN214330138U|2021-01-15|2021-01-15|一种人防应急躲避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